開欄語
近年來,泉州市積極探索強化對村(社區)巡察有效舉措,把對村(社區)巡察與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結合起來,著力推動對村(社區)巡察協調配合、發現問題、整改整治“三個高質量”,有力有效促進做強基層監督、提升基層治理,進一步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即日起,開設“對村巡察”專欄,展示各縣(市、區)因地制宜開展對村(社區)巡察,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實踐探索和經驗做法。敬請關注。
德化縣,作為全省首個統籌城鄉發展試點縣,受陶瓷產業集聚和“大城關”政策帶動,全縣30多萬人口中78%左右集中在縣城。在這個背景下,要如何發揮巡察聯系群眾紐帶功能,充分依靠群眾開展好對村巡察?
“不要拘泥于固有模式,哪里有群眾的煩心事,哪里就得有我們的巡察監督。”巡察組把目光聚焦在位于德化城區中心的進城黨群城市家園,這是服務進城群眾的黨建綜合體,能接觸到的群眾面比較廣,巡察組便在此“扎營駐點”,陸陸續續收到了一些問題反映。
德化縣委巡察組干部在潯中鎮石山村走訪群眾了解惠農資金發放情況
“我們村有些人明明沒有種糧,但也能領到‘糧補’,希望你們能去村里查看看……”在對赤水鎮福全村開展巡察期間,進城務工的該村村民老陳來到“駐點”向接訪人員反映。
老陳口中的“糧補”,指的是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是國家財政專項資金對種地農民實行補貼的一項扶持政策。
接訪后,巡察組立即召開組務會分析研判,對該鎮近年來的“糧補”發放明細進行賬目核對、數據篩查,經過一番抽絲剝繭核查后,發現福全村個別農戶領取的“糧補”明顯高于其他農戶,存在疑點。
隨后,巡察組干部來到了福全村,對相關“糧補”涉及耕地現場進行實地核實,從中發現個別村干部涉嫌違規領取“糧補”的問題線索,并移交縣紀委監委處理。經查,時任福全村黨支部書記許某某利用職務便利,為其本人及親友多申報耕地面積牟取“糧補”,嚴重侵害群眾利益,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相關“糧補”也被悉數追回。
德化縣委巡察組干部到龍潯鎮丁墘村了解村集體資產盤活整改情況
立足德化“大城關”縣情實際,依托進城黨群城市家園就地取材,積極拓寬群眾參與監督渠道,從民意訴求中發現問題,揪出妨礙惠民利民政策落實的“蠅貪蟻腐”,推動問題及時有效解決,讓群眾看得到、感受得到。截至目前,巡察組通過黨群城市家園駐點接訪,發現問題458個,從中形成并移交一批問題線索。
德化縣委巡察組干部對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搜集的相關情況進行分析和研判
近年來,德化縣委巡察機構緊抓泉州市推進“兩中心一平臺”(“黨建+”鄰里中心、綜治中心、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建設的有利契機,發揮巡察綜合監督作用。一方面,抽調部分巡察組干部到進城黨群城市家園“駐點接訪”,受理群眾來訪舉報;另一方面,發揮社區網格員力量,為巡察組在城區走訪群眾指引帶路,深入了解群眾“離村”后參與村務治理等面臨的困難和訴求,讓巡察監督的“探頭”進社區、進網格、進小區,在群眾“家門口”收集社情民意,推動解決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瓷都群眾。
文字:許程飛、林俊賢
圖片:吳朝燁